大气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Air quality)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污染、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另外,“负氧离子”浓度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高于每立方厘米1000个-1500个时,才能称得上是“清新空气”。
污染指数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其结果简明直观,使用方便,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我国当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分为五级,API值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API值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长期接触,易感人群病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API值大于200,表明空气质量较差,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一定时间接触后,对人体危害较大。
空气质量标准
空气是指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它维护着人类及生物的生存。对入类及生物生存起重要作用的是距地面12公里以内的空气层,也就是对流层。清洁的空气是由氮78.06%、氧20.95%、二氧化碳0.03%等气体组成的,这三种气体约占空气总量99.04%,其它气体总和不到百分之一。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人体每天需要吸入10-12立方米的空气。大气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因自然过程等进入大气的污染物,由大气自我净化过程从大气移除,从而维持洁净大气。
但是,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改变了空气的正常组成,使空气质量变坏。当我们生活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之中健康就会受到影响。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这个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主要污染物项目和这些污染物在各个级别下的浓度限值等,是评价空气质量好坏的科学依据。它将有关地区按功能划分为三种类型的区域: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林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影响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范围和强度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质(物理售和化学的),污染源的性质(源强、源高、源内温度、排气速率等),气象条件(A务,生速、温度层结等),地表性质(地形起伏、粗稳度、地面温盖物等)。
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污染就越重,危害也就越大。秀污染物在力气中的浓度,除了取决于排放的总量外,还同排放源高度、气象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污染物一进入大气,就会稀释扩散。风越大,大气湍流越强,大气越不稳定,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越快;反之,则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慢。
在后一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出现逆温层时,污染物往往可积聚到很高浓度,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降水虽可对大气起净化作用,但因污染物随雨雪降落,大气污染会转变为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什么是大气污染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直接排放的污染物或者由它们转化形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到达了有害程度的现象。人类活动及自然界都不断向大气排放各种各样的物质,当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超过了正常的水平,并在大气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进而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或其他环境要素(如气候、水体)产生不良效应时,就构成了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形成及危害程度,不仅是以空气中是否存在某种有害物质来衡量,还需考虑其作用的浓度和时间等因素。
大气污染物是如何传输和扩散的
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受大气水平运动以及大气的各种不同程度的扰动运动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输送。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对污染物的扩散有两个作用:一是整体的输送作用,二是冲淡稀释作用。风向决定污染物迁移运动的方向,风速决定污染物的迁移速度。污染物总是由上风方被输送到下风方。在污染源下风向,污染要重一些;风速越大,单位时间内污染物混合的清洁空气量越大,冲淡稀释作用就越好。一般来说,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与污染物的总排放量成正相关,而与风速则成反相关。
大气里有哪些主要污染物
目前已认识到的、在环境中已产生和正在产生影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SO2、H2S等)、含氮化合物(NO、NO2、NH3等)、含碳化合物(CO、VOCs等)、光化学氧化剂(O3、H2O2等)、含卤素化合物(HCI、HF等)、颗粒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八类。将这些大气污染物按其物理状态分类,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如SO2、NO)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分,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污染物引起的症状
烟尘:视程缩短,导致交通事故、慢性支气管炎飞尘:血液中毒、尘肺、肺感染。
二氧化硫:刺激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咳嗽、声哑、胸痛、支气管炎、哮喘,甚至死亡。
二氧化氮:刺激鼻腔和咽喉、胸部紧缩、呼吸紧迫、失眠、水肿、昏迷,甚至死亡。
一氧化碳:头晕、头痛、恶心、四肢无力,引起心肌损伤,伤害中枢神经,严重时导致死亡。
氟化氢:刺激粘膜、幼儿发生斑状齿、成人骨骼硬化。
硫化氢:刺激粘膜、导致眼炎或呼吸道炎、头晕、头痛、恶心、肺水肿。
氯气:刺激呼吸器官、支气管炎,量大时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氨:刺激眼、鼻、咽喉粘膜。
气溶胶:引起呼吸器官疾病。
苯并比:致癌。
臭氧:刺激眼、咽喉,导致呼吸机能减退。
铅尘:铅中毒症,妨碍红血球发育,儿童记忆力低下。
什么是大气能见度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直接排放的污染物或者由它们转化形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到达了有害程度的现象。人类活动及自然界都不断向大气排放各种各样的物质,当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超过了正常的水平,井在大气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进而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或其他环境要素(如气候、水体)产生不良效应时,就构成了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形成及危害程度,不仅是以空气中是否存在某种有害物质来衡量,还需考虑其作用的浓度和时间等因素。
什么是逆温现象
在底层大气,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100m(米),温度降低0.6℃左右。也就是说,在数千米以下,一般是低层大气温度高、密度小,高层大气温度低、密度大。这种大气层极容易发生上下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和远距离输送、扩散,从而使城市上空污染程度减轻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层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上空,使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越积越多,空气污染越来越重。
雾和霾有什么区别
雾(Fog)和霾(Haz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低能见度的自然现象,是近地面的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是由于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颗粒物所导致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混浊现象。雾和霾是一种天气现象。